139-7499-7429

友龄动态
介护之慧丨从业近20年的认知症照护专家告诉你:要不要把认知症老人送去专业照护机构

对于认知症老人而言,亲情的居家照料、专业的机构照料哪个更好,是很多家庭都在犹豫、纠结的问题。

以下内容是阿沐采访一位从业近20年的照护专家,请她从多个专业视角来聊聊这个话题。相信读完这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介护智慧认知照护logo

姚 

YaoHui

法国爱默智中国区总代表

从事护理及养老行业27年

认知症专家、养老院运营管理者

曾任“乐之家认知症老人生活共同体”创始人及院长


您从事认知症照护工作多少年了,可以简单讲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吗?

我1990年到日本后就进入护士学校,之后一直在日本的医疗相关行业工作。在日常照护工作中接触认知症照护工作应该有接近20年,专注于认知症照护是近10年的事情。

这与日本的老龄化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1990年日本64岁以上的人口比为11.7%,30年后的2020年上升到28.7%。30年前,我感觉没有那么多认知症老人。但从2005年老龄化率超过20%以后,忽然发现满眼都是认知症老人的感觉,特别是在养老机构。我没有做过相关研究,但从我的从业经历来看,是有这样一个感受的。

大约从20年前开始,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门诊、访问护士、医生上门赴诊、养老机构护士等)就比较频繁的接触认知症老人,同时也感受到工作难度增加,因此10多年前我开始关注认知症方面的学习,获得一些相关的证书,并对心理学也进行了相关的学习。

我于2015年回国,在国内进行认知症照护及专用机构方面的探索。于2016年在湖南株洲市建立了以认知症为服务对象的专门机构“乐之家认知症老人生活共同体”,于2019年8月开始担任广州泰宁养老院技术顾问,搭建针对失能及认知症老人的专业照护体系。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接触了法国爱默智,一家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法国养老企业,目前负责他们在中国的本土化工作。


根据您的经验,一般认知症发展到什么阶段了,认知症长辈会被家人送到机构照护?中日有没有区别?

这方面,中日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日本基本是在生活自理能力衰退,或者是认知症重症的状况下(无法独立生活)进入机构的情况比较多;另一方面,长期入住机构的高龄者也比较容易在超高龄时并发认知症,这个群体的量也是比较大。

日本很多介护型机构的住户多多少少都有认知症,严重的地方,80%的住户都有认知障碍。而在30年前,真没有这么多,更多的是瘫痪、卧床不起的老人。法国也是类似的情况,和日本比较像。

但是在中国,一般是“照护困难”的老人容易被送到机构。“照护困难”很多时候并不跟认知症病情程度的轻重有直接关系,因为有一些老人在认知症的轻中度程度就被送到机构。

以我在国内的经历看,机构中中度、中重度的认知症老人占比比较多,其中也不乏轻度患者。中度程度的老人占比比较大,比起日本和法国,其疾病程度要轻一些。所以对专业照护人员来说,现阶段中国认知症老人的照护技术难度要小一点,状态改善也更显著。

照护困难主要存在于“精神行为症状”(BPSD)上,也说明国内在家人教育、照护者教育、社会普宣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而我们作为专业的认知症照护者来说,BPSD只是一种需要去关注的状况,根本上还是通过关注BPSD去帮助认知症老人更加舒适地生活。


您一般建议在什么阶段把长辈送到照护机构?

我们认为,有条件的话,轻度-轻中度认知症的老人,最好还是在他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他的日常生活。从生活质量及延缓病程的角度来说,这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如果老人只是身体层面的失能的话,居家照护人员又足够专业,居家照护也是可以的。

当病程进入到中度-中重度-重度的情况下,老人生活环境和生活范围被局限在比较小的环境中的时候,入住机构会比在家庭内生活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能延缓病情发展,在寿命延长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事实上,根据认知症长者的状态给出适合这种状态的对应措施,可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延缓疾病进程,特别是在认知症轻微或早期阶段。

而当老人有严重的行为问题以至于影响他们的生理安全(如走失、跌倒、营养不良、冷漠)或心理安全(如抑郁、攻击性、幻觉、定向障碍)时,照护者会遇到两类困难:一是居家不仅对老人状态没有好处,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变得危险;二是家庭照护者(配偶、孩子或其他家人)变得筋疲力尽,与老人的关系发生恶化。

也就是说,当无法在家中进行较好的预防或刺激干预时,建议将认知症长者送入拥有多学科团队、具有专业照护能力的机构。进入专业的养老机构是维系老人能力、保障安全、以个性化的方式满足其需求的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因为机构能够让众多老人共享资源,能降低单个老人的照护成本。

对于重度失能、认知症中后期的老人,居家花费反而可能较高,因为照护者不能自己做所有事情,必须请能够提供上门服务的人,尤其是在老人需要 24/7 全天候帮助或照看时。


轻度和中重度的认知症长辈进了机构,分别预期寿命有多久?

根据每位老人的基础疾病以及原有的身体状态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轻度患者。

重症认知症老人的预期寿命的差距相对比较小,对于基础疾病不太严重的老人,大概有2~3年的寿命。终末期的认知症老人,大概有半年、一年的寿命。

而轻度、中度认知症老人,在他身体条件还好的情况下,8年、10年的寿命也是有的,一般的话,5年以上就算挺好的,基本上能达到全人群的平均寿命水平。当然,大部分高龄认知症老人其实都是超过全人群平均寿命的高寿人群。


专业机构一般会通过哪些方式来延长两种情况长辈的预期寿命?

我认为谈不上延长预期寿命,其实就是帮助他尽量地接近他生物寿命的长度。

一般来说,我们更多是保证认知症老人的基础身体健康、餐食、饮水、排泄,这个部分比其他非认知症老人更加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维护好认知症老人对生活的良好感受,激发情绪上的正向体验,加强他们的安全感、舒适感、愉快感、自如感等正向情绪,这些对高龄者来说能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反之,负向体验或缺少适合的正向刺激时实际上会加快身体状况的恶化。


认知症照护的收费比一般的失能照护收费高,主要是哪些方面的成本因素?

一般来说,认知症照护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劳动力质量成本会高一点。因为认知症老人由于认知功能的受损,他们很难适应“速度”、“集体规范”这些事情,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物理、心理环境的变化及攻击性会很敏感,却又无法进行良好的表达并传递给外界。


因此,是机构在这些事情上去适应老人,对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需要遵循对方的节奏和时间,所以很难保证时间效率,时快时慢,会导致劳动力时间的平均成本比较高。


另外,在照护技术以及照护能力上,照护人员需要较多的培训及多职种的合作,而专业职种人力成本也更高。进一步来说,不仅对培训水平要求更高,而且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团队来配合,多职种会使技能多样化。


除了基本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外,最好配有心理咨询师、专业的活动专员、运动康复师、作业治疗师、精神运动康复训练师等,这是法国的爱默智养老机构中目前的人员配置,也是较为理想的情况。但在国内现阶段,因为人才培养的问题,还较难拥有如此完备和专业的团队。


在人力工资的支出上,比起普通自理、失能照护人员,认知症照护护理人员的工资会有5~10%左右的溢出。溢出部分主要是有专业能力及精神方面压力的关系,以及目前愿意从事认知症老人照护的人员数量不是很多。


此外,机构需要有更大一些的物理空间。因为认知症老人入住机构后,实际上行动范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比起非认知症老人,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宽阔、更安全、能自由活动的室内室外空间。


家属在参观一家认知症照护机构时,如何快速判断机构在认知症照护方面的专业水准、服务质量?

最简单的是观察认知症住户的状态。比如,在有些专业机构里,认知症老人一眼看上去,似乎不像有认知症,他们表情放松、面带笑容,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比较放松地与人交谈等。照护人员也处于放松的状态,带着笑容跟老人有交流互动,没有紧张、着急的状态。


参观时间选择“人最多的时候”,比如午饭、做活动的时候。不光去关心吃什么,搞什么活动,更多的是去观察照护人员怎么对待老人、与他们互动,如果有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那么就值得考虑了。当然,为了尊重老人的照护隐私,可以避开老人接受护理的时间段。


跟管理者、护理员进行交谈,观察照护团队是否了解他们负责的每位老人的情况。如果从交谈中发现管理者有明确的照护理念、目标等,可以说明机构在意识层面是在对应认知症的状态。


指标性条件

  • 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选择认知症照护专用机构(即整个机构都是按照认知症照护的要求来进行建设、管理与运作)。专用机构能够更加充分的给与认知症患者平等的环境提供。

  • 如果不是认知症专用机构,那么有认知症照护单元的也可以考虑,这可能更接近目前国内大多数养老院的情况。认知症照护单元不能太大,最好在10~15人之内,最多不能超过20人。此外,不太推荐封闭的认知症照护单元。小规模的照护单元和封闭的照护单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居住环境是否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如客厅、饭厅、厕所及其数量、助浴室内的辅具等。

  • 考察物理环境是否干净,看厕所清洁、看轮椅清洁、看老人的衣物(是否整洁,是否有污迹、食物残渣等)、看花草是否有活力等细节。机构的清洁程度和气味以及老人的卫生情况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 居住环境是否有足够的自然光亮。

  • 是否有室外活动空间并能够让老人们使用。

  • 每个单元的照护人员的数量是否相对固定。


之前有读者给我们留言:“当认知症长辈不愿意洗澡时,照护人员强迫认知症长者洗澡,算不算是虐待?”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怎么说呢,强迫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强迫能力、地位处于劣势的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实际上都不是好的事情。

比如领导用权势强迫手下做他非常不接受的工作的时候,根据场景会存在“虐待”的成分,有时候我们会称之为“职场凌霸”。所以,“强迫”不仅仅是在认知症老人身上才会发生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况。

只是在认知症长者照护中,我们更容易遭遇对方不肯配合的情况,而我们又有我们的工作的任务和节奏,因此经常容易引起冲突。例如我们需要帮老人洗澡而他很不愿意、也不肯配合的时候,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用一些“坑蒙拐骗”的方式去引导他,让他配合洗澡,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实在无法引导老人意愿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寻求其他职种的帮助,比如让社工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他不肯洗澡的深层原因,并进行相关的心理引导。或者选择一天中其他的时间段,通过多次尝试以达到目标,无需强迫对方。

总的原则是找到适合每个人的策略,因为对一个人有效的策略可能不适用于另一个人。做护理的时间段、提供护理服务的人、当时的情绪、他们是否饿了、他们身体某个部位是否感到疼痛等,以上都可以用来排查他们抗拒的原因,然后来找到适应对方的策略。

是否虐待主要看是否损害老人的利益、是否违背老人意愿、是否利用强权使用强制性手段等。但如果用“力量”、“恶意恐吓”等施加恶性压力的方式,以压制的形式“强迫老人洗澡”的话,的确可以被认为是“虐待”。


所以在认知症照护中,机构的照护伦理或者说照护理念其实是特别重要的,您觉得要形成这样的集体价值观,机构需要做到哪些要点?

认知症老人由于认知功能的受损,用正常的方式和手段去保护自我的能力大大降低,他们很难去维护自身的利益。

也就是说,很多场景里他们很容易陷入弱势的立场,如果我们没有高度的照护伦理意识的话,很容易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认知症老人的自尊、利益等,哪怕我们是出于“好意”、“所谓的正义”。

因此,认知症照护机构必须要重视照护伦理或照护理念。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保护认知症老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够预防我们在不经意中、非主观意图的对认知症老人的伤害,也是对我们照护者的保护。


机构需要做到:

1.为了实现照护伦理的良好建立与贯穿,首先我们需要正确了解认知症症状,接受及认同认知症老人不同症状存在的合理性。

2.我们需要确立团队的照护理念,并使之贯穿到团队上下。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让大家真的相信该理念。初始团队要建立良好理念,并将其融入到照护行为及流程当中去。

3.在进行伦理和理念培训教育中,不能仅仅是喊口号、学条款,还需要在具体的案例和日常行为的操作中去分析和体现理念——“让理念成为看得见的事物”。例如,可以通过讨论让管理者了解护理一线的想法,并通过引导让大家自然而然地靠近和认可理念,而不是强制性命令和要求。

4.不仅仅在认知症老人照护中需要遵守照护理念,还需要在管理中体现照护理念。我们不提倡命令式的强硬管理机制,不让一线护理人员带着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去做照护工作。

5.照护者一般都有一颗善良之心,但想要做好还需要一个管理框架和工作框架,让他们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条不紊地工作。所以机构要定期对照护者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6.上到机构的管理层,下到负责清洁、维修和餐饮的人员,团队都参与到照护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护理必须是整体的,因此整个团队必须都参与进去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照护伦理及照护理念,以实现团队的一致。


声明:本文由友龄咨询(www.youling.co)摘自阿沐养老微信公众号。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yl@youling.co。


Copyright © 长沙友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33231号